浙江格立宝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文章正文

  • 猪价下跌,让我国生猪养殖集中度提升!
  • 发布时间: 2021-06-03 点击次数:659 
  •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猪价下跌带来生猪养殖集中度提升
    图片
    猪肉价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猪企商品猪售价上。新希望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环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猪企也出现销售量增长、猪价下跌的情况。

    生猪价格的下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猪肉,实现“猪肉自由”,“菜篮子”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猪价下跌,对部分小养殖户和小猪企而言,则是困境。行业洗牌加速,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从散养时代快进到规模化养殖时代。

    这轮猪价下跌,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变了我国生猪养殖模式,提升了生猪养殖业集中度。


    01

    成本问题


    养殖户和小猪企的养殖手段相对落后,缺乏规模优势,无力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固定成本难以分摊下的养猪成本高企,他们是这轮猪价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场主体。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猪企。虽然面对养殖成本上升,这些猪企老板也忧心忡忡,但猪价真的下跌,对大型猪企而言不全是坏事。因为经过淘汰,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始时,大型猪企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赚取到更多利润。


    目前猪价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这样的猪价,对于很多小养殖户而言,养一头猪就可能亏损几百元,根本无力承受。但大型猪企怎样呢?温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5元/斤。也就是说,如果猪价下跌到15元/斤附近,还能保持盈亏平衡。继续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会怎样?温氏股份的回答是,问题不大。通过分摊固定成本费用,加之公司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来,温氏股份全年有望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猪企都无力承担。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为8元/斤,如此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碾压很多猪企。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分化明显。根据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在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净利润增长,另一半则大幅下跌。上市猪企的业绩尚且冰火两重天,其他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的日子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02

    扩张能力问题


    尽管目前猪价下跌,影响了猪企利润,但很多大型猪企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债、融资,用于产能扩张。牧原股份原本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筹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无奈因市场质疑其财务造假影响,可转债发行被搁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来牧原股份抓住了国家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机会,大举建设养猪场,总出栏量已从2019年的102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1811万头,而今年则预计出栏4000万头,目前建成的养猪场产能是6000万头,到今年年底预计出栏8000万头;而已经拿下的土地,则可供公司将产能增加到1亿头。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扩张步伐也从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购了兴农发牧业61%股权,兴农发牧业是一家以“生猪产业链”为主营核心的企业,主要在浙江地区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天邦股份表示,收购兴农发,可以对公司在浙江的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具有完全决策权,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场开始自主拓展业务,完善天邦股份在长三角区域布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而去年以来,天邦股份加码主业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滁州市区域内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份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拟在安徽、广西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


    这些上市猪企之所以热衷逆市扩张,内在动力当然是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应对竞争,并在行业洗牌中,将其他无力扩张、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领地收入囊中,在行业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即便后期产能过剩,市场也会率先淘汰规模小、产能差的中小散户或企业,他们则始终是淘汰赛赢家。


    03

    智能养殖问题


    大型猪企采取智能化养殖方法,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由于实力有限,规模很小,很难引入智能化养殖方式,因此,在猪价下跌过程中早早被市场淘汰。


    智能化养殖究竟有多厉害?牧原股份的整个生猪养殖流程,从喂料、猪群监测,到粪污清理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全部应用到传统的养殖业。生猪产业化、系统化和工业化已彻底打破传统养猪方式,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3个极限,这显然是一般养殖户和小猪企所难以企及的。


    同样,新希望集团在北京平谷投资建设的智能养猪项目,从饲料输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无须人工喂食,猪舍内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保证生猪****生长环境。如遇生猪进食异常,通过智能化分析,能帮助饲养员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很显然,智能化养猪,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猪企可以实现精准管理,从而提高产仔率,让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还能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着畜牧业发展方向。


    当然,生猪养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些依靠生猪养殖脱贫或发家致富的养殖户,其未来的脱贫成果如何巩固,稳定的收入来源到哪里寻找?如何发挥大型猪企作用,通过对中小养殖户帮扶,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已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图片


    猪价下跌带来生猪养殖集中度提升
    图片
    猪肉价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猪企商品猪售价上。新希望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环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猪企也出现销售量增长、猪价下跌的情况。

    生猪价格的下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猪肉,实现“猪肉自由”,“菜篮子”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猪价下跌,对部分小养殖户和小猪企而言,则是困境。行业洗牌加速,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从散养时代快进到规模化养殖时代。

    这轮猪价下跌,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变了我国生猪养殖模式,提升了生猪养殖业集中度。


    01

    成本问题


    养殖户和小猪企的养殖手段相对落后,缺乏规模优势,无力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固定成本难以分摊下的养猪成本高企,他们是这轮猪价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场主体。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猪企。虽然面对养殖成本上升,这些猪企老板也忧心忡忡,但猪价真的下跌,对大型猪企而言不全是坏事。因为经过淘汰,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始时,大型猪企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赚取到更多利润。


    目前猪价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这样的猪价,对于很多小养殖户而言,养一头猪就可能亏损几百元,根本无力承受。但大型猪企怎样呢?温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5元/斤。也就是说,如果猪价下跌到15元/斤附近,还能保持盈亏平衡。继续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会怎样?温氏股份的回答是,问题不大。通过分摊固定成本费用,加之公司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来,温氏股份全年有望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猪企都无力承担。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为8元/斤,如此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碾压很多猪企。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分化明显。根据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在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净利润增长,另一半则大幅下跌。上市猪企的业绩尚且冰火两重天,其他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的日子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02

    扩张能力问题


    尽管目前猪价下跌,影响了猪企利润,但很多大型猪企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债、融资,用于产能扩张。牧原股份原本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筹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无奈因市场质疑其财务造假影响,可转债发行被搁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来牧原股份抓住了国家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机会,大举建设养猪场,总出栏量已从2019年的102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1811万头,而今年则预计出栏4000万头,目前建成的养猪场产能是6000万头,到今年年底预计出栏8000万头;而已经拿下的土地,则可供公司将产能增加到1亿头。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扩张步伐也从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购了兴农发牧业61%股权,兴农发牧业是一家以“生猪产业链”为主营核心的企业,主要在浙江地区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天邦股份表示,收购兴农发,可以对公司在浙江的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具有完全决策权,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场开始自主拓展业务,完善天邦股份在长三角区域布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而去年以来,天邦股份加码主业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滁州市区域内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份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拟在安徽、广西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


    这些上市猪企之所以热衷逆市扩张,内在动力当然是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应对竞争,并在行业洗牌中,将其他无力扩张、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领地收入囊中,在行业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即便后期产能过剩,市场也会率先淘汰规模小、产能差的中小散户或企业,他们则始终是淘汰赛赢家。


    03

    智能养殖问题


    大型猪企采取智能化养殖方法,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由于实力有限,规模很小,很难引入智能化养殖方式,因此,在猪价下跌过程中早早被市场淘汰。


    智能化养殖究竟有多厉害?牧原股份的整个生猪养殖流程,从喂料、猪群监测,到粪污清理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全部应用到传统的养殖业。生猪产业化、系统化和工业化已彻底打破传统养猪方式,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3个极限,这显然是一般养殖户和小猪企所难以企及的。


    同样,新希望集团在北京平谷投资建设的智能养猪项目,从饲料输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无须人工喂食,猪舍内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保证生猪****生长环境。如遇生猪进食异常,通过智能化分析,能帮助饲养员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很显然,智能化养猪,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猪企可以实现精准管理,从而提高产仔率,让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还能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着畜牧业发展方向。


    当然,生猪养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些依靠生猪养殖脱贫或发家致富的养殖户,其未来的脱贫成果如何巩固,稳定的收入来源到哪里寻找?如何发挥大型猪企作用,通过对中小养殖户帮扶,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已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图片


    猪价下跌带来生猪养殖集中度提升
    图片
    猪肉价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猪企商品猪售价上。新希望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环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猪企也出现销售量增长、猪价下跌的情况。

    生猪价格的下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猪肉,实现“猪肉自由”,“菜篮子”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猪价下跌,对部分小养殖户和小猪企而言,则是困境。行业洗牌加速,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从散养时代快进到规模化养殖时代。

    这轮猪价下跌,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变了我国生猪养殖模式,提升了生猪养殖业集中度。


    01

    成本问题


    养殖户和小猪企的养殖手段相对落后,缺乏规模优势,无力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固定成本难以分摊下的养猪成本高企,他们是这轮猪价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场主体。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猪企。虽然面对养殖成本上升,这些猪企老板也忧心忡忡,但猪价真的下跌,对大型猪企而言不全是坏事。因为经过淘汰,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始时,大型猪企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赚取到更多利润。


    目前猪价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这样的猪价,对于很多小养殖户而言,养一头猪就可能亏损几百元,根本无力承受。但大型猪企怎样呢?温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5元/斤。也就是说,如果猪价下跌到15元/斤附近,还能保持盈亏平衡。继续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会怎样?温氏股份的回答是,问题不大。通过分摊固定成本费用,加之公司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来,温氏股份全年有望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猪企都无力承担。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为8元/斤,如此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碾压很多猪企。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分化明显。根据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在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净利润增长,另一半则大幅下跌。上市猪企的业绩尚且冰火两重天,其他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的日子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02

    扩张能力问题


    尽管目前猪价下跌,影响了猪企利润,但很多大型猪企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债、融资,用于产能扩张。牧原股份原本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筹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无奈因市场质疑其财务造假影响,可转债发行被搁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来牧原股份抓住了国家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机会,大举建设养猪场,总出栏量已从2019年的102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1811万头,而今年则预计出栏4000万头,目前建成的养猪场产能是6000万头,到今年年底预计出栏8000万头;而已经拿下的土地,则可供公司将产能增加到1亿头。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扩张步伐也从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购了兴农发牧业61%股权,兴农发牧业是一家以“生猪产业链”为主营核心的企业,主要在浙江地区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天邦股份表示,收购兴农发,可以对公司在浙江的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具有完全决策权,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场开始自主拓展业务,完善天邦股份在长三角区域布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而去年以来,天邦股份加码主业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滁州市区域内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份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拟在安徽、广西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


    这些上市猪企之所以热衷逆市扩张,内在动力当然是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应对竞争,并在行业洗牌中,将其他无力扩张、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领地收入囊中,在行业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即便后期产能过剩,市场也会率先淘汰规模小、产能差的中小散户或企业,他们则始终是淘汰赛赢家。


    03

    智能养殖问题


    大型猪企采取智能化养殖方法,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由于实力有限,规模很小,很难引入智能化养殖方式,因此,在猪价下跌过程中早早被市场淘汰。


    智能化养殖究竟有多厉害?牧原股份的整个生猪养殖流程,从喂料、猪群监测,到粪污清理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全部应用到传统的养殖业。生猪产业化、系统化和工业化已彻底打破传统养猪方式,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3个极限,这显然是一般养殖户和小猪企所难以企及的。


    同样,新希望集团在北京平谷投资建设的智能养猪项目,从饲料输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无须人工喂食,猪舍内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保证生猪****生长环境。如遇生猪进食异常,通过智能化分析,能帮助饲养员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很显然,智能化养猪,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猪企可以实现精准管理,从而提高产仔率,让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还能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着畜牧业发展方向。


    当然,生猪养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些依靠生猪养殖脱贫或发家致富的养殖户,其未来的脱贫成果如何巩固,稳定的收入来源到哪里寻找?如何发挥大型猪企作用,通过对中小养殖户帮扶,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已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图片


    猪价下跌带来生猪养殖集中度提升
    图片
    猪肉价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猪企商品猪售价上。新希望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环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猪企也出现销售量增长、猪价下跌的情况。

    生猪价格的下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猪肉,实现“猪肉自由”,“菜篮子”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猪价下跌,对部分小养殖户和小猪企而言,则是困境。行业洗牌加速,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从散养时代快进到规模化养殖时代。

    这轮猪价下跌,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变了我国生猪养殖模式,提升了生猪养殖业集中度。


    01

    成本问题


    养殖户和小猪企的养殖手段相对落后,缺乏规模优势,无力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固定成本难以分摊下的养猪成本高企,他们是这轮猪价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场主体。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猪企。虽然面对养殖成本上升,这些猪企老板也忧心忡忡,但猪价真的下跌,对大型猪企而言不全是坏事。因为经过淘汰,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始时,大型猪企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赚取到更多利润。


    目前猪价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这样的猪价,对于很多小养殖户而言,养一头猪就可能亏损几百元,根本无力承受。但大型猪企怎样呢?温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5元/斤。也就是说,如果猪价下跌到15元/斤附近,还能保持盈亏平衡。继续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会怎样?温氏股份的回答是,问题不大。通过分摊固定成本费用,加之公司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来,温氏股份全年有望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猪企都无力承担。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为8元/斤,如此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碾压很多猪企。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分化明显。根据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在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净利润增长,另一半则大幅下跌。上市猪企的业绩尚且冰火两重天,其他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的日子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02

    扩张能力问题


    尽管目前猪价下跌,影响了猪企利润,但很多大型猪企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债、融资,用于产能扩张。牧原股份原本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筹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无奈因市场质疑其财务造假影响,可转债发行被搁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来牧原股份抓住了国家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机会,大举建设养猪场,总出栏量已从2019年的102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1811万头,而今年则预计出栏4000万头,目前建成的养猪场产能是6000万头,到今年年底预计出栏8000万头;而已经拿下的土地,则可供公司将产能增加到1亿头。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扩张步伐也从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购了兴农发牧业61%股权,兴农发牧业是一家以“生猪产业链”为主营核心的企业,主要在浙江地区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天邦股份表示,收购兴农发,可以对公司在浙江的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具有完全决策权,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场开始自主拓展业务,完善天邦股份在长三角区域布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而去年以来,天邦股份加码主业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滁州市区域内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份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拟在安徽、广西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


    这些上市猪企之所以热衷逆市扩张,内在动力当然是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应对竞争,并在行业洗牌中,将其他无力扩张、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领地收入囊中,在行业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即便后期产能过剩,市场也会率先淘汰规模小、产能差的中小散户或企业,他们则始终是淘汰赛赢家。


    03

    智能养殖问题


    大型猪企采取智能化养殖方法,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由于实力有限,规模很小,很难引入智能化养殖方式,因此,在猪价下跌过程中早早被市场淘汰。


    智能化养殖究竟有多厉害?牧原股份的整个生猪养殖流程,从喂料、猪群监测,到粪污清理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全部应用到传统的养殖业。生猪产业化、系统化和工业化已彻底打破传统养猪方式,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3个极限,这显然是一般养殖户和小猪企所难以企及的。


    同样,新希望集团在北京平谷投资建设的智能养猪项目,从饲料输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无须人工喂食,猪舍内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保证生猪****生长环境。如遇生猪进食异常,通过智能化分析,能帮助饲养员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很显然,智能化养猪,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猪企可以实现精准管理,从而提高产仔率,让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还能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着畜牧业发展方向。


    当然,生猪养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些依靠生猪养殖脱贫或发家致富的养殖户,其未来的脱贫成果如何巩固,稳定的收入来源到哪里寻找?如何发挥大型猪企作用,通过对中小养殖户帮扶,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已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在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图片


    猪价下跌带来生猪养殖集中度提升
    图片
    猪肉价格的下跌,也反映在上市猪企商品猪售价上。新希望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1.56元/公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2.88元/公斤下降34.43%,环比下降8.26%。除新希望外,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猪企也出现销售量增长、猪价下跌的情况。

    生猪价格的下跌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猪肉,实现“猪肉自由”,“菜篮子”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猪价下跌,对部分小养殖户和小猪企而言,则是困境。行业洗牌加速,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从散养时代快进到规模化养殖时代。

    这轮猪价下跌,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变了我国生猪养殖模式,提升了生猪养殖业集中度。


    01

    成本问题


    养殖户和小猪企的养殖手段相对落后,缺乏规模优势,无力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固定成本难以分摊下的养猪成本高企,他们是这轮猪价下跌最早被淘汰的市场主体。剩下的角逐者,都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猪企。虽然面对养殖成本上升,这些猪企老板也忧心忡忡,但猪价真的下跌,对大型猪企而言不全是坏事。因为经过淘汰,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始时,大型猪企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赚取到更多利润。


    目前猪价已跌破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跌破了9元/斤。这样的猪价,对于很多小养殖户而言,养一头猪就可能亏损几百元,根本无力承受。但大型猪企怎样呢?温氏股份日前表示,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5元/斤。也就是说,如果猪价下跌到15元/斤附近,还能保持盈亏平衡。继续下跌,跌破10元/斤以下,会怎样?温氏股份的回答是,问题不大。通过分摊固定成本费用,加之公司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平均下来,温氏股份全年有望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到10元/斤左右。即便跌破9元/斤,也不是所有猪企都无力承担。目前,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为8元/斤,如此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碾压很多猪企。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分化明显。根据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在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净利润增长,另一半则大幅下跌。上市猪企的业绩尚且冰火两重天,其他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的日子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02

    扩张能力问题


    尽管目前猪价下跌,影响了猪企利润,但很多大型猪企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债、融资,用于产能扩张。牧原股份原本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筹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无奈因市场质疑其财务造假影响,可转债发行被搁置。即便如此,由于去年来牧原股份抓住了国家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机会,大举建设养猪场,总出栏量已从2019年的102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1811万头,而今年则预计出栏4000万头,目前建成的养猪场产能是6000万头,到今年年底预计出栏8000万头;而已经拿下的土地,则可供公司将产能增加到1亿头。即便如此,牧原股份扩张步伐也从未停止。5月20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


    再看看天邦股份。公司最近收购了兴农发牧业61%股权,兴农发牧业是一家以“生猪产业链”为主营核心的企业,主要在浙江地区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天邦股份表示,收购兴农发,可以对公司在浙江的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具有完全决策权,有助于公司在浙江市场开始自主拓展业务,完善天邦股份在长三角区域布局,扩大公司业务规模。而去年以来,天邦股份加码主业马不停蹄:2020年3月,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滁州市区域内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2020年7月,公司表示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份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2020年10月,公司表示拟在安徽、广西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


    这些上市猪企之所以热衷逆市扩张,内在动力当然是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应对竞争,并在行业洗牌中,将其他无力扩张、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领地收入囊中,在行业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即便后期产能过剩,市场也会率先淘汰规模小、产能差的中小散户或企业,他们则始终是淘汰赛赢家。


    03

    智能养殖问题


    大型猪企采取智能化养殖方法,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小养殖户和小猪企由于实力有限,规模很小,很难引入智能化养殖方式,因此,在猪价下跌过程中早早被市场淘汰。


    智能化养殖究竟有多厉害?牧原股份的整个生猪养殖流程,从喂料、猪群监测,到粪污清理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被全部应用到传统的养殖业。生猪产业化、系统化和工业化已彻底打破传统养猪方式,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3个极限,这显然是一般养殖户和小猪企所难以企及的。


    同样,新希望集团在北京平谷投资建设的智能养猪项目,从饲料输送到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无须人工喂食,猪舍内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保证生猪****生长环境。如遇生猪进食异常,通过智能化分析,能帮助饲养员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很显然,智能化养猪,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猪企可以实现精准管理,从而提高产仔率,让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还能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着畜牧业发展方向。


    当然,生猪养殖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也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些依靠生猪养殖脱贫或发家致富的养殖户,其未来的脱贫成果如何巩固,稳定的收入来源到哪里寻找?如何发挥大型猪企作用,通过对中小养殖户帮扶,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已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 上一篇:散户利好!农业农村部: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
    下一篇:猪场又要拆?生猪产能已基本恢复,“环保”依旧是存亡关键!
  • 返回新闻列表
×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旺旺在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2015 版权所有 浙江格立宝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5009333号 |  技术支持:衢州芝麻开门
400-826-9308
印花胶浆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