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原因
1. 营养与饲料
①营养缺乏或不均衡。目前,大部分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的后备母猪都是优良品种母猪,对饲料营养水平要求严苛。如果盲目加大日粮中的精饲料用量,则会导致饲料能值过高而粗纤维含量不足,进而造成母猪过肥或经常便秘 ;或添加剂使用不当,导致某种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特别是硒、锌、碘、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B 6 、维生素 B 2 等)缺乏或不平衡,都会引发母猪营养障碍进而影响其繁殖性能。
②饲料霉变引起中毒。饲料及原料储存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霉败变质,如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超标,均可直接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新生仔猪弱化。
2. 环境与管理
①环境条件不适宜。由于养猪场对母猪长期采取限位饲养,造成母猪因缺乏运动而体力、耐力、肌肉收缩力大幅下降,经常出现产程过长。若妊娠舍内温度过高,会导致母猪内分泌失调而产死胎增多 ;分娩舍温度过高,则会加快母猪呼吸频率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因而增加产死胎的机会。猪舍通风不良、分娩舍氧气不足及有害气体超标,也会使母猪产死胎比例升高,严重的还会导致母猪死亡。
②管理疏忽或不当。若妊娠猪舍饲养密度过大、低温潮湿、通风不良 ;给母猪饮用冰碴水 ;母猪争斗、爬跨或跳圈 ;从妊娠舍到分娩舍转群时急追猛赶、地面不平等导致母猪跌打损伤 ;猪舍附近出现燃放鞭炮、机器轰鸣等巨大响声,都会引起母猪产死胎。正常分娩的母猪一般不需助产 ;若遇需要助产时操作不当、动作粗鲁或使用缩宫素不当等,也会引起母猪难产进而产死胎。滥用抗生素对母猪进行治疗或保健而损伤其肝肾,造成产道水肿、仔猪活力差或死亡 ;妊娠期使用大量泻药、驱虫药或利尿剂等,造成母猪产道炎症或生殖机能紊乱进而引起死胎。
3. 健康与疾病
若初产母猪健康状况不佳、免疫力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差而发生疫病,特别是繁殖障碍性疾病,往往导致产死胎增多。生产实践中以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猪流感、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
4. 胎儿与母体
①胎儿过大而产道相对狭窄。虽然初产母猪产道相对比较窄,容易出现难产或产程过长等现象而引发产死胎,但很多情况却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如按旧经验在母猪妊娠第八十五天开始使用攻胎料或哺乳期料进行攻胎,将日粮增至 3.5 千克以上,导致母猪过肥、胎儿过大,产死胎的概率随即上升。
②母猪个体因素。高产品种母猪的窝产仔数越多死胎数也就越多 ;初产母猪比经产母猪产死胎率高 ;母猪体型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死胎增多 ;妊娠期少于 112 天或多于 117 天都会增加胎儿在子宫中的生存风险,产死胎率相应增加 ;母猪产程过长、产前吃得太饱或便秘、夏季高温、应激反应大或烦躁不安等,均会造成产死胎。
二、防控对策
1. 优化初产母猪的营养与饲料
①使用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规模化养猪场要使用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以保证母猪妊娠期营养全面与均衡。条件受限的小型猪场,也应根据现有的原料拟定科学的饲料配方,并使用质量可靠的饲料原料、预混料或添加剂等,严格称量、充分混合配制饲料,杜绝使用霉变、带冰碴的饲料原料。
②严防初产母猪过肥或过瘦。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一眼即能看出过肥或过瘦的母猪。初产母猪分娩时的适宜体况应为背部丰满、上线平直、看不见骨头突出,在腰椎以下、肋骨后面和骨盆前面可见一个明显的陷窝,表明妊娠母猪既不过肥也不过瘦,为标准体况。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胎儿生长发育规律和母猪膘情状况,从母猪妊娠第九十八天开始到产前 3 天实行限制饲养,一般每天供应标准化日粮 3.5 ~ 4.5 千克。
2. 优化环境与加强管理
①优化妊娠初产母猪舍及产房环境。妊娠初产母猪舍及产房要在保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没有明显的氨气味 ;尽量将舍内温度控制在16 ~ 18℃,避免舍内环境温度遭受外界高温或严寒天气影响。
②初产母猪的管理应规范化。适当限制初产母猪妊娠前期的运动,将其饲养在定位栏内,到妊娠第三十六至九十天再转入大栏饲养,以保证妊娠后期运动充足 ;保持猪舍周围环境安静,严禁非工作人员和其他动物进出场区 ;日常消毒、母猪转群及上产床等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猪群产生应激反应,转群时应保持环境安静以避免母猪相互争斗,产床地面要平整并做好防滑处理 ;对临产母猪要加强护理,饲喂容易消化的流食,如温热的麸皮食盐汤等,以防母猪产前厌食 ;不可过多干扰母猪的正常分娩,分娩时要合理助产,在母猪分娩早期、强烈努责及胎儿过大难产等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缩宫素,但若遇下一头仔猪在间隔 30 分钟后仍未产出,要立即注射 10 国际单位的缩宫素以助产 ;同时要加强对分娩后初生仔猪的护理,以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
3. 优化初产母猪健康状况
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病毒病的免疫防控,要重视对后备母猪猪瘟、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脑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防控,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使用正确剂量进行有效免疫。对可能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细菌性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部分寄生虫病,应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保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