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造成仔猪死亡的五大原因,值得警惕!
会在仔猪出生时统计活仔数和死胎数,因为这关系到猪场的盈利和育种计划。然而,幼龄仔猪很可能在出生时还是活的且健康的,但在其出生后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在猪场正常生产实践中,最大一类新生仔猪死亡情况通常是:生产时体况良好却在其生命的头几天内死亡。这些仔猪的死亡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于多数猪场来说,这是影响现代品系猪的一个常见问题。猪场主可能会注意到某些窝的幼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持续超过15%。仔细检查将会发现,仔猪因为被压在母猪腹后或腿下而死亡。偶尔还会遇到被母猪压住而嚎叫不止的小猪。大多数被母猪压住的仔猪仅1-3日龄。广泛使用可以限制母猪在产仔过程中的移动和位置的定位栏(这种设备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被采用),会明显减少仔猪因这种情况出现的死亡。
配种3天到30天这段时间是胚胎迁移、着床的时间,为母猪生理上不稳定期,这段时间转移母猪可能会导致自发流产或窝产仔数降低。如果配种后母猪需要转移,则要么在最后一次输精4小时后,40小时内转移,要么在最后一次输精30天后转移。即使是群养母猪,在怀孕早期建议使用限位栏,实际上,动物福利要求严格的欧盟都允许在配种后四周内使用母猪限位栏。
仔猪受凉通常见于较冷冬季的头几个月,受影响的仔猪多为日龄小、体质虚弱、移动慢的猪,它们往往会挤成一团,且通常靠近母猪的乳房部位。触摸该仔猪能感觉到其身体发冷,同时产仔栏地板冰冷、潮湿。受影响的猪可能会侧身躺下,并逐渐迟钝、昏迷和死亡。为避免仔猪受寒,产仔区应提供充足的设备维护,不使用门、窗帘、窗户通风,同时产仔栏要有适合仔猪睡觉的区域,要有有效的加热灯,地板应保持干燥。产房管理必须能提供充足的加热条件,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0℃,且保持生活环境明亮。仔猪生活区至少加热至35℃,以便为其提供安全而温暖的空间,使其在睡觉时远离母猪。
与人不同,怀孕母猪无法通过胎盘来将保护性物质输送给仔猪。因此,仔猪一生下来,就需要吸食足够母猪初乳,摄入其所含的抗体。如果初乳摄取不足,则生病的仔猪会增多,这些仔猪看起来发冷、颤抖、呼吸不正常,仔猪不乐意吃食,挤成一团并可能死亡。产仔区管理需要足够的员工,以帮助仔猪能够吸食到初乳,包括那些在夜间出生的仔猪。
如果种猪没有完善的保健方案和免疫计划,新生仔猪经常会发生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下痢(仔猪腹泻)。腹泻与下痢通常能在产仔房的窝与窝之间传播,受感染仔猪通常介于1-7日龄之间,会出现水样、黄白色稀便,似膏状物从仔猪肛门喷射而出。仔猪细菌性下痢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加以治疗,而病毒性腹泻则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据某些猪场实践,使用广东广牧痢得宁灌服仔猪取得了很好的防控和治疗效果),并注意给予水及电解质以补充体液。
新生仔猪可出现多种先天性出生缺陷,在生殖系统中,某些雄性仔猪的阴囊可能只有一个睾丸,另一个仍在腹腔内。这种症状被称为隐睾症。其次,某些雌性仔猪可能会只有很小的阴户和几乎没有奶头。这种疾病被称为两性猪,或雌雄同体。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缺陷病。仔猪的先天性缺陷,发生率各不相同,且受影响的猪品系通过旁系繁育,这种缺陷可逐渐消失。控制设施很简单,即注意观察并避免有出生缺陷的猪相互交配,否则这种出生缺陷又会产生。
非瘟背景下要做寄养调栏吗?
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在做内部防止交叉感染工作时,很多猪场不敢做寄养调栏工作,也有很多猪场做不好寄养调栏工作。
在该背景下猪场要减少寄养调栏,但寄养调栏却是不得不进行的操作,仔猪出生个体有大有小,产仔数也有多有少,母猪的奶水有好也有坏,想要产房断奶仔猪达到正常的成活必须要进行寄养调栏。
产房所有仔猪既要调整均与度,又要在哺乳后期减少抓猪调栏的应激和调栏频率过高造成母猪在产房容易发情的影响。
第一次寄养调栏:
在仔猪出生6个小时后24小时内进行第一批次的寄养,第一次寄养调栏尽量调整好仔猪均匀度,以减少后续调栏次数。
寄养方法:
将产房出生后6-24小时内每一窝最弱的几头仔猪10-12头为一窝寄养到这几窝中奶水中等偏上的母猪栏中,让弱小的仔猪能够吃到足够的奶水;
将产房最大、最健壮的仔猪同样以10-12头为一窝寄养到奶水差点的母猪栏中,这样可以均衡母猪的奶水不足的情况,保证仔猪都可以吃到足够的奶水;
其他的根据产仔数来调整每窝头数就可以了。
第二次寄养:
在第一次寄养结束10-15天后进行第二批次的寄养。
寄养方法:
根据第一次寄养后的情况,将厂房每一个母猪栏中掉队的几头仔猪挑选出来,以10-12头为一窝,集中寄养到奶水最好的母猪栏中,奶水吸收最好的小猪再进行补位;如果掉队仔猪比较多,在18天左右将体重最大的一窝小猪断奶,将体重较小的仔猪集中到断奶的母猪这里继续寄养直到断奶。
在非洲猪瘟背景下既要减少寄养调栏,又要做好寄养调栏,调栏做好了才能确保母猪抚养尽可能多的仔猪,保证更多仔猪获得充足的母乳,提高断奶前成活率,防止产房出现更多的落后猪,提高均匀度保证产房的利用,提高猪场效益。
为什么你的猪总是咳嗽、高烧不退?
养殖朋友觉得现在的猪病是越来越难以治疗了,原来很有效的药物,现在用了不说好转,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为什么你的猪总是咳嗽、高烧不退?有什么原因可以找吗?
“蓝耳病”造成的肺部感染很严重,通过解剖及化验也验证了它的存在,很多情况下,此病呈现隐性带毒状态,当遇到应激因素时(如天气变化、感冒等)就呈现爆发状态,且极易造成继发感染。临床常因感冒激发,导致误诊为流感(或感冒)
最初往往为感冒症状(流清鼻涕),养殖场老板没有足够重视,还认为感冒能够像往年一样能够自愈,用一些低档抗生素或不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继发鼻炎,中后期发展为带有鼻炎的咳嗽,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替米考星、支原净都不管用,持续咳喘+发热。鼻炎症状:流微黄色或黏稠浓鼻涕,有的猪群有鼻塞的症状,或持续性打喷嚏。有鼻炎的猪会持续咳喘+发热。
有些猪群,会表现皮肤发白(贫血表现),这种情况的猪往往会存在胃肠道严重出血,但一般外观难以见到呕吐或黑便、血便,且死亡率极低或无。
解剖会发现胃肠道严重出血,脾脏肿大但大小不一,肺脏严重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渗出。此种情况,在治疗时不建议长期添加卡巴匹林钙,否则会加重出血。
不要用烂红薯喂猪。红薯水分多,易沾染黑斑病、炭疽病、软腐病而霉烂,猪吃后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传胸和链球菌都属于细菌性疾病,若农民养殖户猪场内高发需要考虑场内的蓝耳、伪狂犬等病毒性是否稳定,只有病毒性疾病稳定了之后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①没有提前预防,甚至在病初误诊为感冒时不重视,导致病情直接进入中期,给治疗带来一定影响。
②治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采食量或饮水量减少,导致药物剂量不够,使病情没有快速得到控制。
冬季猪场常见腹泻症状比较
冬季猪场常多发猪群腹泻,而引发腹泻的原因却又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腹泻病的典型症状,可对比实际症状进行初步判定。最终确诊还需参考其他诊断手段。
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侵害1日龄一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l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典型症状:发病开始突然排血样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迅速脱水,体质虚弱,呈中毒性败血性休克,很快死亡=病变主要特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胃与十二指肠一般没有明显病变。
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排出黄色黏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常发生于10- 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
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最常见于2-3月龄的猪,病死率低,传播缓慢。
不同程度地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病原是沙门氏菌,1-4月龄仔猪发病较多。急性型,初便秘,后下痢,恶臭血便,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慢性者反复下痢,粪便呈灰白、淡黄或暗绿色。
急性主要为败血症的病理变化;慢性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脾稍肿大,肺中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
轮状病毒病毒普遍存在;成年猪隐性经过,8周龄以内的仔猪易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低。
病初呕吐,迅速发生腹泻,粪便黄白或暗黑色。胃壁弛缓,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或灰黑色。
病原为流行性腹泻病毒,多发于寒冷李节,大、小猪儿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仔猪有部分死亡。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病变限于小肠,肠管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
是由艾美尔球虫和两种等孢子球虫引起的疾病:6-14日龄仔猪发生腹泻,拉黄色水样的稀粪,恶臭。肠黏膜涂片显微镜下可见球虫卵囊:有的粪便胶冻样,暗红色,混有血液。病仔猪厌食,精神极差,脱水,消瘦,生长发育迟缓。